我的十年编程路 2013年篇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2013年。

起初,我还是在那家需要急救的公司里上班。那个时候的我月工资只有2500,再加上还没毕业,只是实习工资,公司也没有缴纳我的社保和公积金,也没有任何劳动合同。不知道现在的应届生实习情况是怎样的,也或许是我当时就没走那根筋。

2500,在2013年,显然不算高收入,连中等收入都算不上。所以我盘算着哪天能涨工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和上司或老板谈涨薪的经验。所以就一直处于想涨薪,但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愿望的状态。

后来我的组长跟我说:我可以直接找老板谈。当时公司规模不大,这种事老板可以直接做决定。于是在2013年春季的某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找老板聊涨薪的事。

现在回想当时的场景,我记得我的表达大概意思就是:我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同事对我的工作也很认可。就是薪水比较少,能不能涨一些。

当时说的时候没有吞吞吐吐,但是内心还是有点紧张,毕竟刚工作,而且是员工面对老板。但老板给我留下的印象,起码全程都是在耐心地听,脸上保持微笑,仿佛是知道我的想法。总之就是很可亲的样子,所以我的心情虽然一开始很紧张,但后来就慢慢地放松下来了。

大概又过了一个多月吧,我看到了薪资的变化,确实多了1K,也就是3500。也不算多是吧?但想想看,助教这个职位,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能解答那些刚入门学生的问题就行了。工作相当不饱和,人家有问题的时候,就给解答一下;没问题呢,就自己忙自己的事。当时我也没啥事,不像现在,工作之余还会写书写课程。另一方面,我那个时候和我的组长关系还不错,谁拿多少钱都知根知底。他那个时候就有自己创业的打算,所以经常想离职然后大干一番。他看到我这个工资,给我提了个建议,就是跳槽。我呢?前面也提到了,这份工作对我价值其实也不大,留在这里其实是浪费时间,所以思前想后,我最终还是离职了。

这段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主动争取。不要顾虑太多,更不要因为困难就不去做。往往这些困难只停留在自己的想像中,一旦去做了,才发现困难其实都是“纸老虎”。就算最后没成,起码自己努力过。想想《飞越疯人院》里的主人公想搬动水池(或是马桶还是什么的,我记不清了),却最终纹丝不动的场景。最后他说了一句:“至少我努力了”。对啊,都没努力过,就打退堂鼓,难道不是懦夫的表现吗?

由于并不殷实的家庭条件,于是在辞职之后就进入了疯狂的求职状态。可能是应届生的优势,又或是当时Android本身就是香饽饽,所以面试的机会还算不少,基本是投哪里都会得到面试机会。

最后呢,我去了位于天津滨海的华图。对,就是那个全网都知道发生过大爆炸的地方。公司呢?就是那个考公的机构。

这一下子,我就又进入了长途跋涉的状态。家门口的公交 -> 津滨轻轨 -> 走路10分钟到公司,标准的BMW。虽然没有2个小时,但1个半小时总还是要有的。为什么选择这里呢?因为当时觉得这是家新搬过来的公司,做的业务我也很感兴趣(主要是在线网校)。关键是:这下真的要把自己做的产品上架到应用市场了,这种成就感对于那时的我绝对是个吸引点。

结果也正像我自己预期的那样,刚开始并不是做网校,是做工具软件,叫做“公考照片助手”。功能非常简单,就是从用户手机的相册里选择一张照片,然后显示一个取景框,目的就是把所选照片裁剪成标准尺寸的证件照。

这个App已经停更好久了,现在主流的应用市场都不好找。我刚刚在一个名字叫做“绿软下载站”的网站上找到了。应用截图还是我做的那个版本。

这种需求放在现在是不是很多软件都有?但是在2013年,对,那个时候市面上几乎没有同类软件。于是,这款App就迎来了一小波下载和使用高潮。根据App中集成的移动统计数据显示,用户量居然超过了公司的主打产品,这种成就感给我带来的信心非常之大。而且在开发这款软件的时候,才知道:那些看似简单的需求,实际做起来困难重重。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虽然程序员大多是乐观派,但大多数程序员也都位于金字塔结构的底端。所以,乐观可以,但是要拿理性作为前提条件。就像那本书名:《理性乐观派》。

再后来呢?公司就让我做在线网校App了,是个平板端。但是还没做完,我就离职了。

这里还要坦白我在工作时候犯的错误,算是经验不足吧,我简单描述一下。Android App在发布前需要进行签名,一般每家公司会有签名文件,签名的目的是为了验明App的“正身”。签名和代码混淆后才会是Release版本,上架到应用市场。但是呢,一般本地直接运行,也会进行签名,只不过这个签名文件是开发环境搭建好后生成的,出来的版本是Debug版本。我就直接拿着这个版本上架了,当然代码混淆的事更是没有做。后来离职之后,同事打来电话问我要签名文件,我才恍然大悟。

如何补救,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其实补救还算简单,只需要下架旧版本,重新上架新版本,而非更新就好了。但是影响比较大,用户必须卸载旧版本,才能安装新版本,且有可能不会收到更新通知。

但是同事没有埋怨我,公司也没让我赔偿什么。经过这个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年轻人总会犯错,作为管理者,更要允许他们犯错。所以前一段时间在做项目管理的时候,看到有人因为经验不足犯了错,我都会启发他发现问题在哪里,当前如何处理,以后如何避免。我在传达消息时也尽可能准确,有时还会让对方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以防信息在传递时产生误差。即使在现在,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内容,也都会跟团队成员分享。

话说回来,干得这么起劲儿,怎么就离职了呢?

虽然工作给我带来了些成就感,但也带来了痛苦。那就是:iOS开发的同事跟我透露了他的薪资,比我足足多了1000还是1500来着,这个数字我也记不清了,这让我心里很不平衡。要知道,我的工作效率比他高很多,却不如他的薪水高。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记得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个一直想辞职创业的组长吗?他终于辞职了,然后想拉着我一起干。

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看,对于家庭并不富裕,本身对金钱就很渴望的我,再加上工资带来的不平衡,再加上组长一直给我画饼。真的无法踏实继续在原公司待下去,所以辞职了。

如果说,薪资原因是决定性因素,那组长给我画的饼就是压倒牛(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刚刚过了试用期,我就走人了。

如果说,之前的经历都是顺风顺水,那么这一次,便是以失败告终。

一方面,虽然组长本人想辞职创业,但是对于刚满30岁,且没有创业经验的人来说,想要一次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就是用人不规范,没有合同,没有社保,然后每个月还是3500的工资。还有就是公司的业务,那个时候是和测绘院合作,给他们做基于ArcGis的App。但是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业务了。谁都不知道做完这个,后面该怎么活。

其实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工作强度太大。终于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就直接甩手不干了。电话不接,消息不回,当了次彻头彻尾的逃兵。

哦,对了。说到当逃兵,还有一次,就是2013年上半年,出差去北大方正学院,作为指导老师去参加大学生竞赛。最后也是强度太大,自己扛不住,抗压能力差,选择了当逃兵。

现在想来,当逃兵本身就是没有责任心,却少担当的体现,还有就是抗压能力太差。

这两个缺陷,就像影子一样一直伴随着我很多年,直到去年,才算是彻底走出来。这要到2022年篇再和大家分享。

话说回来,其实觉得压力大,还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刚刚还提到过的一点:程序员大多是乐观派。

试想,如果一开始就不认为所有事情都能顺利,能更准确地评估工作强度,有心理预期和准备,或许感到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需求自己看过,工期也是自己估的,干的时候觉得压力大。这难道不先应该在自身找原因吗?

于是,对开发项目缺乏经验的我,买了一本《人月神话》。但以我当时的能力水准,显然很难参悟书中所有的道理,只是记得一句话:盲目向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能导致项目更加落后。然后后面几章干脆就没有毅力看完了,因为实在是晦涩难懂。也是直到去年(或是前年),我才有幸读完全本。

2013,我以失败的经历告终。

我记得2013年的年底,我和母亲去吃麻辣香锅。饭很热,但路上的人很少。我又回到了没有收入的状态,自己还是个逃兵,心中不由得更加凄凉。

有个成语,叫做“否极泰来”。经历了2013年的动荡,终于在年底的时候,面试进了一家国企。一方面,工作算是稳定了,同事相处非常融洽;另一方面,我的成长终于进入了“快车道”,事业终于有了发展。

与此同时,我的写作之路在2014年正式启航了。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洒下种子,辛勤耕耘的开始。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