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有41大工业门类、207中工业门类和666小工业门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它是世界上一个将所有工业类别列入联合国工业分类的国家。
[高端装备制造业走上“强基”之路
高端装备制造业或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硬实力和综合国力。在济南,这是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们重点建设的上千亿级产业之一。
“今天,我们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国家,所有工业类别都在联合国工业分类中。”在最近在济南举行的创新论坛上,国家制造业电力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工程院制造研究室主任曲显明说。
然而,在许多领域,中国制造业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对薄弱的工业化基础依然存在。迫切需要提高和加强工业化的基础能力
世界的背后有一些弱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根据世界数据,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在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个制造国,标志着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后,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个制造业国家。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28%以上,成为推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
免费咨询:18924022066
目前,中国有41大工业门类、207中工业门类和666小工业门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它是世界上一个将所有工业类别列入联合国工业分类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研发投资的强度已从年的0.56%增加到去年的1.06%。规模以上行业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3.4万项,比上年增长29.8倍。一些技术已经从“跟随”转向“并行”,甚至转向“领先”。
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瞿表示,在许多关键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进口到基本自主的飞跃,特别是在国民经济所需的高端装备方面,如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化工成套设备、,可自行生产,有效支持能源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对比了国内外14种高端设备,发现中国在世界领先的领域包括轨道交通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在国际先进水平上,航天设备、发电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不是世界,而是第二和第三领域。
差距较大的领域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飞机、机载设备和系统、高科技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节能车辆、高性能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和系统-性能医疗设备、航空发动机和农业设备。
关键部件技术需要突破
曲说,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个主要制造业的缺陷分析,目前和未来工业基础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例如,基础零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关键基础材料、基本测试和检验设备和平台、关键制造业和设备、基础工业软件等,不可能完全自主和可控,其中相当一部分需要依赖进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了一条落后的发展道路。”曲说,所谓逆向发展,就是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最终产品开始,从主机和成套设备开始,采用测绘、复制或引进技术、购买生产许可证等方法,首先解决整机问题。
然而,解决工业基础,尤其是基础产品,往往比解决大型机更困难。高端芯片是典型的例子。也有轴承,这对外人来说并不复杂,但生产高端轴承需要很多努力。如果中国的高速铁路没有高端轴承,它就不会跑得这么快。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惯于通过全球采购来解决问题,我们逐渐形成了对基础产品的进口依赖。”曲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随着制造业强国战略的推进,后发优势有改变后发劣势的趋势,制造业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薄弱的工业化基础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力和经济建设的“阿喀琉斯之踵”,影响中国的发展甚至经济安全。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实力指数,中国基础产业在世界上的比重从年的11.536%下降到年的6.915%,进一步扩大了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
在最近于济南举行的中国500强企业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表示,今年中国500强中,244家制造业企业占了近一半,数量众多,但平均利润仅为2.59%,低于500强企业的4.37%,还低于世界500强企业的6.57%。
这也表明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的支持不足,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不高;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全球竞争力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
加强工业基础需要培养人才
如何从更大升级到更强?曲显明认为,在新时期,工业化基础的重建应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优势入手可以专注于做大事,采用分层布局和分类措施。
首先,发挥的制度优势,着力突破一批“瓶颈”短板项目,解决约10%的产业基础问题。“零部件、基础材料、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太多了。投资大,效果慢。没有国家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单靠企业投资是不可能的。”曲说。
其次,要强化与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加大力度,不断推进产业“强基础”工程,形成长效政策机制,解决约20%的产业基础问题。自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工业“强基础”项目,并在一些产品和技术上取得突破。我们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最终绘制蓝图。
下一步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优势,培育一大批专业从事特种和新产品的世界隐形冠军企业,解决约70%的产业基础问题。许多人认为,单靠企业投资难以解决产业基础问题。然而,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中,瞿发现,在细分领域中,有许多企业和产品拥有名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曲说,许多企业家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技术积累和管理积累,他们有一种为国家服务的感觉。要发挥这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有减税,免税等政策支持,要有适当的招标采购倾向。
本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决赛将在济南举行。这是国内一次由五部委联合举办的技能型人才大赛,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格、规模的国家一级大赛。工业和信息技术部人事和教育司副司长傅表示,基本工业能力除了核心基本部件外,还包括基本工人、先进的基本工艺、关键基本材料和基本工业技术;建设制造业强国和网络强国不仅需要大量管理人才、数千万科学家和工程师,还需要数亿技术人才。
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难以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素质人才比例明显偏低。以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且稀缺”。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是发挥竞赛选拔中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即拓展发展渠道,让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小家电制造商不得不面对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这对生产线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机器人的易用性、高精度和部署,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选择使用机器人代替手动或专用机器进行自动升级。
可以通过简单的编程控制机器人本体,限度地替代手工作业,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完成生产线的二次部署。广泛应用于小家电的堆垛、装卸、冲压、切割、焊接等工序,实现了多元化、兼容、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
,
评论已关闭。